- N +

紡織檢測摩擦色牢度的影響因素

檢測報告圖片樣例

紡織品染色是紡織行業(yè)必要的生產項目之一,消費者身上絢麗的服裝都是經過染色才能展示出來的,紡織品染色那么必然會存在掉色和褪色這一類情況的發(fā)生,而且紡織品的染色和褪色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較多。

影響染色織物耐摩擦色牢度的原因

耐摩擦色牢度是紡織品色牢度檢驗的一項,也是紡織品在貿易過程中常見的檢驗項目之一,它是指染色織物經過磨擦后的掉色程度,是考核染料對機械摩擦作用的抵抗能力,分為干態(tài)摩擦和濕態(tài)摩擦。其原理是將規(guī)定尺寸的紡織試樣用夾緊裝置將試樣固定在摩擦試驗儀平臺,再分別與一塊干摩擦布和一塊濕摩擦布摩擦,后以白布沾色程度作為評價依據(jù),對照標準灰色樣卡,共分5個等級,等級越大,表示摩擦牢度越好,摩擦牢度差的織物會嚴重影響其使用。

1.織物表面形態(tài)的影響

由于未固著染料是造成摩擦色牢度差的主要原因,在干態(tài)條件下,對于表面粗糙或磨絨、起毛織物,堅硬如麻類織物,牛仔面料和涂料印花織物,若進行干摩擦*易將織物表面堆積的染料、涂料或其他有色物質磨下來,甚至造成部分有色纖維斷裂并形成有色微粒,使耐干摩擦色牢度進一步下降。對磨絨或起毛織物而言,織物表面的絨毛與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夾角,并不是平行的,從而使摩擦頭在做往復運動時的摩擦阻力增大,使這類織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。

2.活性染料化學結構的影響

用活性染料染色的纖維素纖維織物在進行耐濕摩擦色牢度實驗時,引起顏色轉移的因素主要有兩個:

一是水溶性的染料在摩擦時被轉移到了摩擦織物上,使原樣褪色并使摩擦布沾色;

二是部分染色的纖維在摩擦時發(fā)生斷裂,形成微小的有色纖維顆粒并被轉移到摩擦織物上,造成沾色。

研究表明,雖然不同化學結構的活性染料與纖維素纖維形成的共價鍵強度、鍵的穩(wěn)定性和附著力存在一定的差異,但對染色織物的耐濕摩擦色牢度的影響卻無明顯的差異。

染色織物進行濕摩擦時,染料與纖維之間形成的共價鍵并不會斷裂而產生浮色。而發(fā)生轉移的染料通常是過飽和的、未與纖維形成共價鍵的、僅靠范德華力而產生吸附作用的染料叫浮色。

3.染色程度的影響

研究也證明,活性染料染色織物的耐濕摩擦色牢度與染色的深度緊密關聯(lián),進行濕摩擦時,顏色的轉移量與染色深度近乎成良好的線性關系。其中,染色時染料的過飽和是重要的因素,染深色時,所用的染料濃度較高,但不能大大超過飽和值,因為過量的染料并不能與纖維結合,而只能在織物表面堆積而形成浮色,嚴重影響織物的耐濕摩擦色牢度。

4.織物結構的影響

織物結構和織物的表面形態(tài)對耐摩擦色牢度的影響,人們并未給予過多的關注。輕薄型的織物(通常都是合成纖維或絲綢類織物)的試樣表面,由于織物結構相對比較疏松,在進行干摩擦時,樣品在壓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會隨摩擦頭的運動而發(fā)生部分的滑移,從而使摩擦阻力增大,且摩擦效率提高。

檢測流程步驟

檢測流程步驟

溫馨提示: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,更多檢測需求請咨詢客服。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什么是紡織品色牢度?
下一篇:第三方水質檢測機構能做什么工作